产品搜索 SEARCH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失准”电子秤“宰客”于无形

作者:  时间:2013-03-05 08:22:53  点击数:

 

“失准”电子秤“宰客”于无形

市场上的杆秤逐渐被淘汰后,电子秤作为计量的先进工具,能直接显示商品的重量和价钱,从表面上给消费者一定程度的安全感。然而,有些利欲熏心的电子秤生产厂家、经销单位以及商贩,却在电子秤上耍花招坑害消费者。 近日,记者在市区一些集贸市场、路边流动菜摊、水果摊位等处暗访发现,一些电子秤存在缺斤短两现象。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近期抽查,市区一些农贸市场、水产市场等不同规模集贸市场在用的电子秤仍然有严重超差现象。为此,记者走访个别商贩、暗访电子秤经销商,试图揭开电子秤里暗藏的“猫腻”。 集贸市场电子秤缺斤短两现象严重 记者在市区一些市场和流动商贩处购物时发现,一些商贩在电子秤上做手脚,1公斤猪肉缺少0.1公斤至0.2公斤不等,特别是街头流动商贩在电子秤上做手脚现象更为严重。由于个别菜市场没有设置公平交易秤,集中做买卖的商贩大多数不允许消费者在其电子秤上重新过秤,商贩之间互相“照顾”。 11月20日下午3时30分,市区大世界附近,记者在一个摊位上购买了一把韭菜,当时电子秤上显示0.6公斤;在一海鲜摊位前,记者购买了3公斤的扇贝。随后,记者又来到市区某农贸市场购买了1.2公斤猪肉。当日下午,记者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提供的公平秤上称重发现,记者当日购买的韭菜重量为0.55公斤,扇贝为2.2公斤,猪肉为1公斤多一点。称重数据显示,扇贝缺少0.8公斤,短秤现象比较严重。 21日上午8时许,记者在古陌市场同一摊位购买了3公斤土豆和2.3公斤花菜。记者想到另外一个摊位上复一下秤,却遭到摊主的拒绝。随后,记者在其他摊位上也吃了 “闭门羹”。据居住在古陌路72号楼附近的一名居民说,早市上的商贩一般不允许顾客借用自己的秤来称量物品,因为他们的电子秤做的“手脚”都不一样,要是允许其他顾客称量,容易露出马脚并引起商贩之间的纠纷,因此他们往往都“自觉”遵守“潜规则”。 当日上午,记者还在该市场上购买了2.5公斤大米、0.5公斤散装花生油、2.2公斤葡萄。随后记者用公平秤重新称量发现,所有商品均不够秤,其中葡萄缺少0.2公斤,花生油缺少0.1公斤左右。 记者走访发现,一些流动性较大的小商小贩电子秤缺斤短两现象更为严重。据一名摊贩介绍,他们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执法人员检查起来存在难度。 电子秤做手脚伎俩五花八门 近日,记者通过走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工作人员、小摊贩以及电子秤销售人员发现,在电子秤上做手脚的伎俩五花八门,让消费者“雾里看秤”,防不胜防。 据一名曾经在市区某菜市场做蔬菜批发生意的丛先生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工作人员介绍,电子秤做手脚的伎俩有很多种。有的从销售商那里购买电子秤时就做手脚,但这种情况容易被执法人员发现,比较 “适合”流动性大、摊位不固定的商贩。而市场上的商贩多在使用电子秤时做手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有利“地形”法:首先将电子秤稍微倾斜,然后用一定重量的物品在托盘上面不同位置测量一下,看把商品放在哪个位置上对自己最 “有利”,然后在销售商品时,一般都把商品放在那个位置,顾客也不易发现。 二、带盘出售商品法:电子秤空秤数显示为零,但把盘子和商品一起放在电子秤上计量时,盘子重量已变为商品的重量了,这样就连盘子一起“销售”给顾客了。 三、故意不清零法:有的摊贩趁顾客不注意,并未清除之前称量过商品的重量数据,再称量其他商品时,一起加到本次的重量总和中,这个底数便同所购商品一起计价,有的消费者一般不会留意。 四、障眼法:故意遮挡顾客视线或用杂物挡住电子秤显示屏,有些消费者根本不注意,这样就让摊贩有机会随意报出重量和价钱。 五、不按真实单价输入法:有些摊贩发现顾客没有问价格,便趁顾客不注意时将单价私自调高,而显示屏上只显示重量而不显示单价和总价,这样顾客轻易就吃了哑巴亏。 六、真假“李逵”法:个别商贩存有两台电子秤,“特殊”情况下拿出正规的秤,平时一般用做过手脚的秤。 七、惯性冲击力法:摊贩在售物时,将商品重重地丢上秤盘,借助惯性冲击力使电子数值显示瞬间人为加大,然后马上将商品拿起。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不易使消费者发现的缺斤短两电子秤还有以下3种:磁性秤。将电子秤打开,在托盘下放一块磁铁就可以为商品加重;遥控秤。摊贩将电子秤打开,在电路中加入“解码器”,当出售商品时,启动遥控器即可增加商品重量,一般人很难识别;开关秤。这种秤跟遥控秤类似,开关打开,就可以为商品加重。识别这一招,消费者可将商品拿下,如果数字显示不为零,就表示秤有假。 两分钟内就能更改电子秤数据程序 记者走访发现,最大称重量相同的电子秤价位相差悬殊,销售人员瞬间即可搞定电子秤内的数据程序。 21日,记者以买卖人的身份来到市区一家小型电子秤销售处假意购买电子秤。记者看到,不同生产厂家和称量不同的电子秤摆满了柜台,同样一台最多能称30公斤的电子秤,价位在120元至800元不等。 “我想买一台能称30公斤的电子秤做豆腐生意,请问都有多少钱的?”记者问一名30岁左右的女销售人员。“要质量好的还是不好的?一般顾客都是买200块钱左右的。”销售人员边忙其他的活,边对记者说。记者说:“我想买6台,能便宜吗?”“要是买这台268元的电子秤,可以便宜18元钱。”为了让这名销售人员看出记者想买电子秤的“诚意”,记者故意问了其他一些秤的价格和质量,并做了比较。 经过30多分钟的交流,记者问能不能在电子秤上做一些手脚,使每台秤在称重时多显示一些斤两,这名销售人员毫不含糊地回答说 “可以”,但每台要收10元钱的费用,并口头承诺“想每公斤缺几两都可以办到”。但这名销售人员说要找专门的技术人员更改电子秤内的程序,需等下午或者第二天才能提货。 随后,记者又来到市区另外两家电子秤销售处,他们均表示可以更改电子秤内的数据程序,其中一家说要更改程序,须交20元的 “技术修改费”。 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工作人员介绍,能更改电子秤程序的只有3类人员,一是电子秤生产厂家的工作人员;二是电子秤销售单位的人员;三是计量所工作人员。但后者不可能更改程序,因此前两者存在更改程序现象。目前,我市正规的电子秤销售处有3至5家,而零散的电子秤销售处至少有几十家,一些销售电子器材的单位也零售电子秤。计量所工作人员去检查这些电子秤时,发现这些秤一般都在标准范围之内,而出现缺斤短两问题往往是在销售之后。 据这名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没有生产电子秤的厂家。外地一些没有生产资格的电子秤生产厂家为了销售电子秤,往往根据销售商的需求更改电子秤的数据程序,同时还把这套更改程序的技术教给经销商。一些经销商在利益的驱使下,也会根据顾客的需求更改相应程序。目前,市场上使用和销售的电子秤价格相差很大,使用寿命也不同。 21日,记者亲眼目睹了2分钟内搞定电子秤内部程序的全过程。业内人士郑先生在一台标准的电子秤上放3公斤的砝码,电子秤上显示为3公斤,每公斤按10元钱计算,显示器上总价显示30元。随后,郑先生如同变魔术一般,首先把砝码拿下来,打开电子秤进行内部修改。随后,他在输入键输入一组数字,再放上刚才的砝码,再按另外一组数字,按“确定”键后就完成了整个的改秤过程,前后所花时间不超过2分钟。记者再将3公斤的砝码放到秤上,此时显示的重量已经变成3.1公斤,同样是每公斤10元钱,总价显示就变成31元。郑先生告诉记者,要是再将该“问题秤”数据恢复,操作过程与之前的方法基本相同,操作时间也不用2分钟。 市民维权意识淡薄助商家“长胆” 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负责人介绍,近段时间,他们对市区一些不同规模集贸市场的电子秤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因标识不全、误差超差等原因造成合格率很低。集贸市场很多计量器在“超期服役”,有的电子秤内部零件损坏,严重影响了电子秤的准确度;有些摊贩谋求非法利益,人为破坏电子秤的准确度,擅自更改计量器具的程序,故意缺斤短两。另外,集贸市场产权归属或管理体制呈多元化,加之各市场管理者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相关法规难以落实,电子秤的周期检定难以落实。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较多,一提检定收费,他们大多数拒绝交费。而在法律条文上,对违反《计量法》行为处罚过宽,最高只能处1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才能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近日,记者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市民,他们对电子秤了解甚少,在购物时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发现缺斤短两时很少采取维权行为。另外,“三无”电子秤充斥市场,商贩大都倾向于购买便宜的电子秤,有些不想作假的商贩即使发现电子秤本身存在问题,也很少去找经销商要求赔偿。 21日,记者在市区大世界附近一个海鲜市场看到,顾客在购买海鲜时一般很少有看秤的,摊贩说多重和多少钱,顾客就支付多少钱。“一般都信赖电子秤,应该很少有作假的。”“从来没有看秤的习惯,即使看秤也是随意扫一眼,买回去的东西一般很少再去称。”“偶尔发现重量不够,但从来没有去找过,家里也没秤,就算吃哑巴亏吧。”多名市民对记者这样说。记者看到,大多数顾客买完东西之后就走开了,很少有让摊贩开票据的。 “现在谁还回来找啊,就是回来找了也拿不出证据。如果顾客把东西买回家自己先拿出一些来再称重,当然就不够秤了。”小商品批发市场附近一名卖蔬菜的摊主说。 据介绍,目前,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把我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凤林市场列为“计量惠民示范区”,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对固定摊位及计量器具进行登记,免费检测电子秤。另外,该所还将采取长效监管与突击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的检查力度。
 

 本文由http://www.dibang18.com 整理发布